“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的心理效应
下面,我们来测测自己的真实性格:
A.受伤
别人眼中的你:乐观、积极、勇于面对困难、聪明、负责任、领导能力强,很信任也很尊敬你。你不喜欢让人看到脆弱的一面,对朋友也很讲义气。
你的真实性格:成熟稳重,脾气不太好,但为了顾全大局会刻意忍耐;乐观健忘但不记仇,只要不碰到你的底线,就不会去计较。
对不熟的人保持距离,混熟后才愿意敞开心扉;不拘小节,但对自己在意的人或事面前绝不妥协,外表活泼大方,但在感情中,十分缺乏安全感。
B.爱你
别人眼中的你:独来独往但很慷慨大方,愿意分享;面对困难百折不挠,不轻易认输,性格直爽,成熟且责任心强。
你的真实性格:什么都想做到最好,是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渴望朋友或恋人多了解自己一点;珍惜朋友,但对不喜欢的人就很冷漠;慢热,不信任一个人之前保持绝对距离。
C.爱作
别人眼中的你:故作坚强,受了委屈也不说,但大家都能看得出来;不会拒绝人,做事也很可靠,别人对你的好,往往会加倍奉还。
你的真实性格:善于隐藏自己,别人很难发现你的优点和长处;善于替他人着想,意见相左时常常会选择迎合对方,交谈后就知道很好相处。
怕麻烦别人,什么都想自己来,自尊心特别强,喜欢独自硬撑;感情上谈不上以貌取人,但绝对也是外貌协会。
看自己的测试结果,好像还挺准,再把三个选项的答案都看一下,好像都有几点比较符合自己的性格。
不仅是这个测试,我们在看星座运势解析的时候、在做线上塔罗牌占卜的时候,如果看了别的测试结果,发现好像都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
著名马戏团杂技师巴纳姆认为自己的表演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自己设计了很多每个人都喜欢的动作,因此“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再仔细阅读前面的结果解析,就会发现大部分表述都很笼统,加粗的部分甚至能够套用在所有人的身上,这和巴纳姆设计了很多每个人都喜欢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导致我们在阅读结果的时候很容易将自己代入进去,得出“测试结果还挺准确的”这样的结论,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这个效应最初是被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发现的,因此又被称为福勒效应。
1949年,福勒在自己的课上进行了一个实验。他先让学生们进行一个人格测验,然后告诉学生们自己会给每个人生成一份单独的性格分析报告。
当学生们拿到自己的性格分析报告的时候,福勒要求他们对这份报告的准确性打分,0分代表胡说八道,5分代表非常准确。
结果发现,39位学生中,有13位打了5分,有25位打了4分,有1位打了3分,平均分高达4.3分,显然大部分学生都倾向于认为这份性格分析报告是非常准确的。
实际上福勒并没有对每位学生进行单独分析,不仅每个人拿到的性格分析报告是一模一样的,而且报告内容大多都是福勒从一本占星书上面摘抄的,真是服了福勒。
为什么学生们会觉得这份性格分析报告会很准呢?
福勒认为这是由于一种叫做个人验证或者主观验证的认知偏差,我们会倾向于把那些笼统的、宽泛的描述和我们自己结合起来,从我们过去的经历中去寻找那些能够证明他们对的部分。
而且我们往往会去更加关注那些看起来准确的部分,而去忽略那些不太契合的部分。除此之外,大家往往更愿意去听到积极的描述。而巴纳姆式的性格分析报告中都是比较积极和正向的表述,所以学生们也倾向于去认同这份报告的准确性。
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也曾经说过,性格分析师获得成功的一种方法就是使用几乎适用于所有普通人的模糊术语。
因此我们在做性格分析测试、占卜、星座性格分析的时候,之所以会觉得准确,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运用了巴纳姆效应。我们可以听一听笑一笑,最好不要让这些测试结果影响到我们正确的、理性地认识和看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