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防创”指南
春节原本是家人团聚,快乐温馨的时刻。但在各种聚会中,面对亲人、朋友、同学的过度关心和无边界地询问,甚至还要被点评,难免会被“创伤”。面对这些不自在和尴尬,六招教你丝滑“防创”。
1.感到不自在的时候模糊回答
有时候亲戚之间可能并不是真的想要打听些什么,只是很久没见了,想要寒暄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所以询问一些自己熟悉但比较越界的问题,比如:
❏今年挣了多少钱?
❏考试考得怎么样?
❏有没有对象?
❏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
面对这一类话题,如果我们觉得冒犯,不想回答,可以采用模糊回答的方式,比如“还行”“够花”“一般吧”“就那样”“还在考虑”等,达到“句句有回应,事事不回答”的目的。
2.不想自己成为话题中心,可以快速转移话题
有时候在和亲戚朋友交谈的时候,可能会被迫展示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是自己的不良姿态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比如突然被指出“你怎么连筷子都不会使用”等。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可能会因为被迫面对他人的评判和反应,而在心理上出现巨大的羞耻感,甚至是脸烧得通红,低下头回避和别人的眼神接触。如果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可以试着转移话题。比如重点偏倚:“不会用筷子”→“嗯……这道菜味道还不错,你要不要尝尝?”如果有必要,可以搭配“模糊回答”使用,效果会更好。
3.做好会冷场和尴尬的心理准备
有时候亲朋好友之间的谈话,明明自己不想回答,但是因为害怕冷场而被迫一一回应。其实,在一些场合中出现冷场和尴尬,是很正常的,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我们也不需要承担热场和化解尴尬的责任。而且适当的沉默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组织自己的语言,同时也能有效打断对方的谈话节奏,默默提醒对方“刚才的话题我不想聊”。
4.建立边界,敢于拒绝
有时候别人对待我们的方式,其实是我们默许的,如果不想他人过度入侵,就要及时表明自己的界限。
如果对方谈论的话题或者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请一定第一时间让对方了解到,在这一过程中要尽量不要模糊、暗示或者情绪化的指责,而是清晰地告诉对方“我不喜欢这样”,从而保证既建立了自己的边界,又能避免激化矛盾。
5.保持适当的内在空间
对一些i人来说,走亲访友、问候寒暄,本身就是一件让人身心俱疲的事情,如果你也为此感到厌烦疲累, 那么请一定留一点时间和空间给自己,比如看剧、游戏、睡觉、看书、运动、冥想等,让自己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恢复元气。
6.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
过年期间,我们经常会被迫卷入“零和游戏”当中,比如亲友之间通过或明或暗的“羞辱他人”来维持自己的自尊,通过贬低他人来让自己感觉更好,这就像是跷跷板一样:只有你处于低位,才能显示出我处于高位。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保持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要因为亲戚朋友的提问而对自己产生怀疑和负面观点,面对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要选择性吸收,从而避免自己陷入无尽的比较和内耗当中。
愿大家能够享受与家人团聚的喜悦!